新闻资讯

当前位置:首页>新闻资讯

黄奇帆:疫情后的亚欧经济合作有基础有潜力

发布时间:2020-12-04   文章来源:第一财经


  在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的2020年,亚洲近期却出现了一些喜人的发展。亚洲的一些经济体已成功控制了疫情,经济逐渐复苏。

  更为重要的是,经过8年谈判,11月15日,在第四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(RCEP)领导人会议上,包括东盟十国、中国、日本、韩国、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内的15个成员国正式签署协议,RCEP最终宣告达成,成为目前全球最大规模的自贸区,覆盖约30%的全球人口,GDP总量占全球比重约29%。

  那么,在亚洲逐渐复苏且区域合作加强的背景下,亚欧经济前景以及合作前景、方向又如何呢?

  “世界经济受疫情冲击,不稳定性、不确定性明显增加,前景不明朗。亚欧国家之间地缘相近,不仅可以在抗疫上相互帮助,疫后也将迎来新的合作契机。”重庆市前市长黄奇帆在博鳌亚欧合作对话特别会议的“亚欧经济前景展望”CEO圆桌环节的主旨演讲中如此表示。

  首先,他以中欧班列为例表示,疫情后的亚欧经济合作有基础、有潜力:“作为‘一带一路’的旗舰,‘中欧班列’的开行和运营,堪称亚欧经济合作的典范,也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以‘五通’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资源优化配置、实现互利共赢的典范。”

  黄奇帆认为,中欧班列有几大突破:其一,通过政策沟通,促进沿线海关信息互换、监管互认、执法互助,大幅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查验,大幅提高了贸易便利化程度;二是过去中欧之间的铁路是不通邮的。2016年10月,重庆开往德国法兰克福的“渝新欧”铁路139件国际邮件投递成功,标志着中欧铁路不通邮的历史被改写,也为跨境电商的发展创造了条件;三是经过沿线铁路部门之间的协调,确立了五定班列(定点、定线、定车次、定时、定价)的运行方式;四是运输中的一些突出问题,如治安维护、极端的天气应对、集装箱空箱回收等,在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通力配合下都得到了有效解决,充分利用几十年前已经投入的巨量铁路固定资产,促进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畅通。特别是在今年疫情期间,全球各国的航空、海运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停飞、停运等情况,国际贸易往来、物质交流均受到重大影响。而与此同时,作为欧亚大陆的陆路大通道,中欧班列却呈现逆势上扬的态势。

  其次,黄奇帆称,目前中国经济恢复最快,潜力巨大,正在构建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助推亚洲经济加快复苏。

  “在以内循环为主体,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之下,中国经济发展将不再以实现顺差为目标来一味扩大出口,而是以适度扩大出口,实现进出口平衡为目标。”黄奇帆表示,“对世界来说,中国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大市场,预计未来10年累计商品进口总额有望超过22万亿美元,服务进口总额将达到5万亿美元,两者加起来超过27万亿美元。这么庞大的市场需求必将对日后世界经济复苏,特别是作为中国近邻的亚欧国家带来直接和持久的拉动。”

  其三,在黄奇帆看来,当前全球经贸格局正在加速演化,应将构建覆盖亚欧的自由贸易协定(FTA)作为推进亚欧经济合作的重要方向。

  “最近,RCEP已正式签署,将进一步提升亚太地区经济增长质量,推升产业链、供应链稳定,进而促进全球经济复苏。”黄奇帆说,“中欧全面投资协定(CAI)也有望于近期达成。中国和欧盟经济总量加起来占世界的约37%,是全球经济发展最好、合作前景最广、涉及消费者众多的地区之一,中欧之间达成全面投资协定,有利于发挥各自比较优势,系统扫除影响双边或者多边贸易投资的政策障碍,加快形成大致一致的营商环境,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‘一带一路’,为持续萎缩的世界经济注入强劲动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