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点园区及项目

当前位置:首页>重点园区及项目

荣成市简介

发布时间:2018-05-30


    荣成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,三面环海,海岸线长500公里,是中国大陆距离韩国最近的地区。全市陆地面积1526平方公里,设荣成经济开发区、石岛管理区、好运角旅游度假区,辖12个镇、10个街道,825个行政村,118个居民委员会,67万人。2015年实现市内生产总值1022.3亿元,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7.3亿元,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5164元和17856元,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试点市。

    ——荣成文化底蕴深厚。早在新石器时代,荣成就有人类聚居。西汉始置不夜县,属东莱郡。据史书记载,秦始皇先后两次来荣筑桥立祠,观海祀日,汉武帝也曾前来拜日主。清雍正13年(1735年)置荣成县。辛亥革命后历设荣成县国民政府、荣成县抗日民主政府,建国后设荣成县人民政府。1988年撤县设市。作为革命老区,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,还是和平建设时期,荣成儿女都做出了积极贡献,诞生了160多位副军职以上干部,走出50多位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、50多位科教文体界著名人士和商界精英。

    ——荣成生态环境优美。荣成地处暖温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,四季分明,气候宜人,年平均气温12度左右,日照2600小时左右,降水量800毫米左右,策划推介了“自由呼吸·自在荣成”的城市形象,森林覆盖率42.8%,空气质量优良天数92.9%,“蓝天白云、繁星闪烁”天数285天,适宜居住和养生。千里海岸线分布着10大海湾、10大天然海水浴场、115个大小岛屿,拥有伟德山、铁槎山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,成山头国家级海洋公园,大天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成山头、法华院、中韩边贸城3处国家4A级景区,是中国大天鹅之乡、中国黑尾鸥之乡。省级以上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6个、旅游强镇8个、特色村17个,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、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称号,被确定为全国影视指定拍摄景地。近年来,随着青荣城际铁路、荣乌高速公路通车,以及中韩自贸区启动实施,着力推进滨海旅游与海洋食品、休闲农业和传统渔业的融合发展,打造中国滨海旅游示范区、中日韩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。  

    ——荣成海洋资源丰富。坐拥北纬36度至37度之间纯净海域,近海海域水体质量达到国家2类标准以上,临近黄海、渤海、东海三大渔场。沿海深水良港多,港湾腹地大,最近处距国际主航道仅5海里,拥有石岛、龙眼两个一类开放口岸,10个开放港口码头、各类渔港码头107处、渔船8200余艘,专业远洋渔船300艘。依托开放港口优势,开通了15条国际货运航线,石岛港、龙眼港获批进口冰鲜水产品指定口岸;依托丰富的水产品资源,大力推进冷链物流体系建设,规划10平方公里商贸物流园,建成海洋食品博览中心,建设大宗海产品、海洋商品交易中心,获批省级冷链物流园区。全市沿海滩涂15万亩、海水实养面积55.6万亩,水产品产量122.2万吨,连续34年居全国县级第一。其中,海带产量45.2万吨,约占全国44%,海参产量2.9万吨,约占全国16%,鲍鱼产量6500吨,约占全国9%。

    ——荣成主导产业鲜明。围绕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先行区,立足濒海临港优势,着力培植海洋食品、修造船、机械制造等主导工业,海洋生物科技、新能源等新兴产业,滨海旅游、商贸物流、电子商务、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,三次产业比重8.1:46.5:45.4。海洋食品产业,坚持高端产品开发、终端市场拓展“两端”发展,加大远洋自捕水产品回运加工力度,推动养殖、捕捞、运输、加工、销售全产业链提升,促进传统食品加工向海洋医药保健品、功能性食品等海洋生物科技领域转型,拥有好当家、泰祥集团、达因制药、百合生物等规模以上企业229家,年加工能力290万吨,被誉为中国海洋食品名城;荣成海洋高新产业园获批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。修造船产业,坚持修造并举、错位发展,在巩固修船和现代渔船建造规模的同时,主攻大型客滚船、多用途重吊船、军辅船等特种船型。拥有黄海造船、三星重工等规模以上企业49家,黄海造船研发的客滚船、重吊船市场份额占到全国70%,被确定为省级船舶工业聚集区、优质船舶制造生产基地。机械制造产业,坚持抓龙头、促配套、拉长产业链,带动新能源电动车、电机、轮胎、电子等配套产业发展,拥有成山集团、华泰汽车、华力电机、锻压机床等规模以上企业80家,形成了14万辆汽车、5000台农用机械、3万台新能源低速电动车产能,被授予山东省新能源汽车电机生产基地、山东省电机出口基地。2015年全市纳税过千万企业达到50家,其中7家企业过亿元;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76家。

    ——荣成创新氛围浓厚。以促进产业、科技、资本深度融合为目标,发挥政府与企业“两只手”的作用,带动形成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,被授予全国科技先进市、全国科普示范市、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。全市拥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50家,组建了现代海水养殖、海参、船舶等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,成立了国家海产贝类技术研究中心,建设了科技创业孵化器,与60多家科研单位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,实施和转化国家“863”、“973”计划项目36项,全市拥有中国名牌产品4个、驰名商标7个,山东名牌产品67个、著名商标33个,地理标志农(水)产品18个,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3家、农民专业合作社746家。拥有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学院、威海技师学院、威海职业学院等高校院所,开设“月月大讲堂”,推行科技镇长团,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引进,现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1人、各类技能人才9万多名、专业技术人才4万多名。鼓励企业加快上市步伐,目前,上市企业2家,挂牌企业25家。大力实施主导产业优势产品行业领先规划,加大域外金融机构引进和投融资产品创新,拥有各类金融机构78家,2015年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10.59亿元,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38.54亿元,存贷比为71.82%。

  ——荣成社会和谐文明。持续推进城乡通气、通暖、通水、垃圾处理、污水处理、道路绿化等“六个一体化”工程,打造沿海城市带,实现镇街驻地基础配套设施全覆盖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覆盖,被评为全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先进市。扎实办好民生实事,实施全市教育布局调整、镇村污水处理五年行动规划、农村改厕三年覆盖计划、城乡公交一体化等重点工程,基本社会保障标准保持全省县级领先水平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,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改造、精细化管理水平,扎实开展礼让斑马线、四德工程等文明主题活动,全面启动“智慧荣成”建设,提升城市长远发展竞争力。以诚信建设为抓手,在全国率先建立社会征信管理体系,推动党政机关、企事业单位、村居、外来人口等各个领域征信全覆盖。以平安荣成建设为主线,开展镇级综合执法试点,推行渔业、安监等部门综合执法改革,创新以港管船、海陆平安网格化管理模式,建立农安、食安、公安“三安”联动机制,狠抓安全生产监管和应急演练,促进社会和谐稳定。以便民服务为重点,推进简政放权、审批流程再造和行政服务向镇街、便民服务向社区延伸,广泛开展单位包村、干部包户“两个全覆盖”和企业大走访活动,搭建了民生110、民心网、社会信息研判大厅等便民服务平台,密切联系服务群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