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点园区及项目

当前位置:首页>重点园区及项目

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简介

发布时间:2018-05-30


   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开发区,与威海出口加工区实行“两区合一”的管理体制。辖区总面积277.6平方公里,建成区面积42平方公里,辖3个镇、3个街道办事处、108个行政村、35个社区,户籍人口16.2万,常住人口21.2万。2015年,实现生产总值210亿元,同比增长9.1%;固定资产投资150亿元,增长15.4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亿元,增长11.2%;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.6亿元,增长13.5%。

    自然环境生态宜居。拥有44公里黄金海岸线以及九龙湾、皂埠湾等天然港湾,依山傍海,风光秀美,生态优良,气候宜人,大气质量、海水水质和噪音等环境质量指标达到国家自然风景区标准。

    对外开放优势明显。地处世界人居范例城市——威海市中心城区南部,是中国距韩国最近的地方和北方对外经贸的出口通道。威海国际新港、火车站、汽车站和青烟威城际铁路威海总站均居区内,1小时车程可直达烟台、威海两个国际机场。建区以来,累计引进40多个国家和地区外商投资项目1017个、内资项目1961个,实际利用外资21.6亿美元、利用内资418.5亿元。其中,引进韩国世一电子、昌星电子等韩资项目682个,实际利用韩资11.6亿美元,占全区利用外资总额的53.7%,成为韩国人在威海投资、经商、居住最集中的区域。聚集比利时贝卡尔特、博优化纤、英国豪顿华工程、法国液化空气、美国科尔法泵业等欧美项目89个,实际利用资金3.3亿美元,占全区利用外资总额的15.3%,成为欧美企业在威投资最集中、质量最好的区域。对外贸易持续繁荣,已与179个国家和地区保持贸易往来,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394.3亿美元,年均增长20.3%。

    城市布局持续优化。西部中心城区,建成中心商贸区、海上公园、休闲体育公园等一批重点工程,实现基础配套设施“十通一平”,与威海中心城区融为一体,是威海重点打造的交通枢纽区、宜居示范区和现代服务业聚集区。东部滨海新城,规划打造威海市公共服务中心和现代服务业聚集区、中外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、生态居住引领区。全面启动泊于水库、五渚河等水系景观规划建设,打造生态文化休闲旅游新景观;实施海岸线修复治理,规划建设滨海公园和森林公园,打造融旅游观光、商务办公、休闲娱乐、体育健身于一体的特色功能区。

    产业发展特色鲜明。依托总占地4778公顷的创新创业产业园、生物科技产业园和、中外生态科技产业园等特色园区,产业发展集聚集群成效显著,已成为全国主要轮胎、钢丝帘线生产基地,全国最大的空气预热器生产基地、主要数控机床制造基地和船舶出口生产基地,全国主要液晶显示器、芯片封装测试和软线路板、数字摄像头生产基地以及全国最大的地毯生产基地。目前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27个,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及重点服务业企业109个,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47个,高新技术企业31个,市级以上企业研发创新平台59个,省级以上著名商标和名牌36个,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3.1%,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4.7%,三次产业结构为3.5:50.8:45.7。

    发展环境和谐高效。立足建设国际化、生态化、现代化的滨海新城,全力打造创新创业、宜居宜商的和谐发展环境。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双认证,“法治经区”、“平安经区”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体系建设卓有成效,被人社部、全国总工会、中国企业联合会评为“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”。